1)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不可阻挡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看日本是一个弹丸小国,但因为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迅速崛起,快速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里。

  不论是娱乐产业的发达程度,或是娱乐市场的开发规模,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的。

  而且由于此时华夏内地的市场仍然受限于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对外开放的市场空间几近于无,无论娱乐业的发展程度还是市场价值都相当原始。

  所以日本的娱乐行业也就牢牢占据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显赫位置。

  成了亚洲独大,独领风骚的存在。

  这一点,只要此时身处日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

  因为你随便走在日本大街上,到处都可以看见演唱会和新电影的宣传海报。

  日本各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总是有音乐爱好者自发组成的乐队在街头表演。

  尤其是在东京,闹市区的剧场和电影院更是无处不在。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欧洲试验艺术电影和亚洲未知国度的电影远超巴黎和纽约。

  甚至唱片和录像带的租赁业务都非常繁荣,提供相关服务的出租屋也满眼皆是。

  再加上日本的文化版权方面发展相对成熟,管理也是最严格的。

  综合考量,日本确实可以称之为文艺创作者的天国。

  也就是说,如果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者一张音乐专辑能够在日本大卖,出品公司和主创人员由此获得的收益是相当可观的。

  拿电影来说,不像国内仅仅是靠电影本身的拷贝或者票房收入来赚钱。

  还有版权收入,原声专辑、录影带收入和宣传册、电影周边收入。

  绝对是一本万利。

  运气好的话,主创人员直接实现财富自由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也要承认,日本娱乐市场自有其特殊性。

  目前日本电影公司的创作前景和生存处境,其实并不是很乐观。

  首先,曰本是美国的小弟,它的电影市场是对美国完全开放的,美国电影要想在曰本得到上映许可非常容易。

  刚开始这没什么。

  六十年代时,曰本本土票房占票房总份额七成以上,电影公司大把捞钱美滋滋。

  七十年代时也不错,基本保持了这数据,所谓的日本本土的“邦画”对海外引进的“洋画”就没输过。

  各路制片厂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并且能够成熟的完成全产业链的生产,拍摄出了大量对世界电影产生影响的经典影片,可谓是日本电影工业化的巅峰期。

  因此,这段时间也被日本电影人称作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

  但等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有能力的电影人纷纷从大制片厂离开,自己成立制片公司,支撑日本电影工业几十年的大制片厂体系便就此逐步瓦解。

  于此同时,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导致电影丧失了曾经无比强大的造星能力。…。。

  新一代的明星越来越多的出自电视演员和选秀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